苏州,最后的园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6:35:22
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那时候苏州看起来很旧,千年历史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旧的。我去了几乎所有开放的园林,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别人的家。这种变化给后来搞建筑的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园林只是一种国家风景区的概念。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
30年前我在苏州最喜欢的是网师园。那园林就像已经达到最高境界的散文。理趣、禅意,石头、书法、匾额,荷花、修竹、暗香,屋宇、亭台、水榭,看起来似乎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本来就在那里。【我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像无家可归的旅游者那样想入非非,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
1.第一段作者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不厌其烦的写园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 】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把苏周园林说成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这是“有悲剧意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只能回答第三题:表达了作者向往有一个像苏州园林一样的家的感情。好处是充分表现了苏州园林对人的吸引和向往。

1.. 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住人的家。这是中国人的生活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基本意思对即可。

2. 强调苏州园林“信任自然,崇尚自然”.一切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在那里居住、生活可以安心。基本意思对即可.

3.表达了作者对网师园的喜爱之情,更流露出作者对这种“梦想中的家”的向往、期待和对现代生活中文化传统缺失的无奈之情.这样结尾,在结构上.“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与开头“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在内容上。进一步强调园林是中国人的生活理想.“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从而凸现了文章的中心。基本意思对即可.

4.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试题,同意或者不同意,言之成理即可。同意的回答可以从民族文化的缺失这个角度去分析。发展经济、“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的同时不能抛弃传统文化,更不能产生“文化上的自卑”。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程度已经十分严重,中国人似乎成了一个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的民族。不同意的回答可以从兼收并蓄这个角度去分析,即追求“安心”的同时也可以讲究“实用”,中国的土地上也是可以盖西式的楼房的,关键是不能抛弃传统文化。基本意思对即可。

给我加分啊!!!!打了好久的!!!这是老师讲的,多加点啊!!!

wer

唉,作业题。不能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