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的内涵是什么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7:02:45
我看了狂人日记有点看不懂 难道那个社会真的是这样人吃人的吗?
为什么小说里的那个人没被吃掉

是为了唤起民众的觉醒 控诉吃人的旧制度 狂人就是启蒙者。

  《狂人日记 》是1918年鲁迅先生所著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个笔名,抨击出了社会中的人吃人制度,最早发表在一九一八年五月《新青年》杂志第4卷第5号上。这篇文章也被收录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当中。

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的雏形为章太炎,迫害狂患者的模特儿为阮久荪.小说"吃人"主题的现实基础是徐锡麟、秋瑾遇难被吃,历史基础是<通鉴>中记载的大量事例,分直接吃人和礼教吃人两种.小说形式上借鉴了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小说的直接促成者为钱玄同.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现代启蒙小说.它既是对"五四"时期个性主义与人类主义思潮的回应,也是对鲁迅自身早期思想的一种创造性承续与发展.<狂人日记>更是一篇寓言性很强的小说,它对现代中国启蒙主义必然失败的命运作了清醒预言,并对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健全人格的塑造提供了富有启示性的思考,因而它又是一篇引人深思的启示录.
阿Q是辛亥革命前后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他生活在未庄,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无家无业,无名无姓。只能靠打短工艰难度日,是一个无产无业的赤贫者,在政治上,在人格上,他是一个受迫害,受摧残的典型。
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民族遗传的顽症:因循守旧,害怕变革的顽固心里,自卑自贱,自高自大,自欺欺人的懦弱态度,狭隘粗暴,机械绝对的判断方式,讳疾忌医,麻木冷漠的作风,欺软怕硬,互相残害的行为,迷信盲从,懒惰愚鲁的习性......阿Q不是一个小人物,而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而在当时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是中华民族觉醒和振兴的最严重的思想阻力。
鲁迅正是写出这样可以暴露国民的阿Q,哀其不兴,怒其不争来完成对我们民族的自我批判!
诸如明代末期的批判思想家。

是啊
富人吃穷人
不是吃你肉的意思
是吃你的血汗钱 榨取你的劳动价值剩余价值的意思

全文运用了一种隐喻的手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今天被隔壁班的男生揩油了。这个“揩油”难道真是指身体某个部位的油被别人刮了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