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作贡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1:22:09

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把握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紧密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而作出的重要部署。我们要从“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的高度认识这一部署的重要性,切实把这一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为促进社会和谐营造坚实的群众基础,构建有力的机制保障。

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把握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紧密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而作出的重要部署。我们要从“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的高度认识这一部署的重要性,切实把这一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为促进社会和谐营造坚实的群众基础,构建有力的机制保障。
当代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用这次全会作出的判断来说,就是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所有这些变革、变动、调整、变化,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结论:中国社会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每个利益群体都已意识到自身利益所在,并且开始为实现自己群体的利益而努力。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矛盾、冲突、乃至对立已成客观态势。但是,我们现有的从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社会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在应对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方面准备不足,使得社情民意表达不畅,利益诉求体现不力,矛盾与冲突的积累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提出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要求切中肯綮,适逢其时。

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充分反映利益诉求,是确保我们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与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加之这一过程正好与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期相重合,改革的攻坚、利益的协调、社会的整合都更加复杂。尽管我们党坚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从主观意愿代表到实际真正代表尚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比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但什么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面想当然、拍脑袋,一定要深入实际、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去了解。这种倾听与了解既需要我们有“下得去”的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