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古代历史有没有因为小事情导致大事件发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3 14:43:10
希望能够有充分的事实依据来回复,谢谢。

当然有了,
1834:聋子的拳击

回顾近代史,要从1793年说起。
这一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华,后来发生的故事众所周知:清朝将英国使团视为藩属国的贡使,让马嘎尔尼行三跪九叩礼,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来折中,马嘎尔尼单膝下跪,双方不欢而散。

据说此次使团的差旅费用,均由东印度公司报销,此行的目的自然也是要在中国打开市场。没想到一场“礼仪冲突”使得通商的可能化为乌有,为50年后的战火埋下伏笔。法国学者佩雷菲特将这一事件称为“两个世界的撞击”,学者至今还争论不休。

1793年的事件并非没有挽回的机会。1834年,英国派出具有公使性质的商业主务监督,临行前英国及外务部向这个监督约法三章,其中一条是对中国官厅持和平态度,不用恐吓之语,军舰不得驶入虎门。

这一次依然重蹈覆辙,英国外务大臣让监督抵达广州之后,直接函告两广总督。但具有清朝特色的规章制度早有规定,中国大臣不许与外人私通信函。

于是,双方话不投机,一方坚持让对方打开信函,另一方则不肯开阅,后来英舰驶入虎门。一场疾病暂时终止了这场冲突,英国商业主务监督因病医治无效于澳门去世。但是如李剑农所言,一包炸药已经埋在地下,安上引火线就要爆发。聋子之间的对话再次宣告失败,只能靠拳击解决问题了。

1854:天国的崩溃

正值风华正茂,曾国藩就立了三次遗嘱:咸丰四年在靖港、次年在湖口、咸丰十年在祁门。

谭伯牛总结过曾国藩自杀的心路历程:第一次,先自杀,未遂,再写遗嘱,再自杀,又未遂;第二次,先写遗嘱,然后立即自杀,未遂;第三次,提前很久写了遗嘱,静候太平军的到来,非常从容。事不过三,曾国藩的遗嘱是否别有用心,我们无从得知。但第一次自杀最为坚决,应无疑义。1854年湘军首次作战,曾国藩的心理素质还不像后来那样剽悍。看到湘军溃逃,他仗剑呼号:“过旗者斩”,湘军纷纷绕旗而逃,曾国藩看到养兵千日、竟不能用于一时,投水自尽,被人救起。

太平天国此前一年定都南京,风头正健;湘军刚刚出师,尚不成气候。如果曾国藩成功自杀,湘军能否反败为胜,还是一个疑问。根据它最初的表现,更有可能是从此一发而不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