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篇关于史记的读后感,写作文借鉴借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00:01:10
快!

读史记:

《史记》是一部通史,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中国古代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列传”是重要人物传记。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按司马迁所说,编写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究天人之际”是探秋天道和人事的关系,作者批判了原来的“神意天命论”,提出了“帝王中心论”。“通古今之变”,即探究历史的发展实况及其规律。

《史记》参考了众多典籍,如《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和诸子百家等,同时参考档案、民间古文书籍。他还亲自采访,进行实地调查,然后对材料精心选择使用,治学态度异常严谨。

汉代之前的历史著作在内容、史事、材料、作者编撰水平上都无法和《史记》相比。可以说,《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通史,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基本都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也很高。

作为一代开国君王,汉高祖不愿让朱栏玉砌,巍峨壮丽的沉沉宫阙琐住自己的远大政治抱负,高声发出了这样的责问:“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足何治宫室过度?”未央宫的落成,汉高祖又在前殿打摆宴席,为太上皇祝寿,与群臣同乐。“且夫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今后世有加也。”明明是萧何为自己所作的蹩脚的辩解,汉高祖却欣然接受了。这说明汉高祖身上也不可避免地打有封建帝王先天不足的印记:“真龙天子乃万民至高无上的主宰。这种先天的不足,注定了一个个封建王朝的悲剧命运。长乐宫,未央宫的废墟遗迹,就这样复杂地化作了历史大树的年轮。

“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这里,面临死神的汉高祖向我们推出了“天命”这一命题。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这始终是一个万古常青的命题。
从殷商,到西周,到春秋战国,再到汉…,天命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