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是如何做功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9:54:13
假设电通过电阻后消耗了能量,那么电流是由电子组成的,应该消耗的是电子的能量,可是电子通过电阻后的速度没变,还是光速,电子的质量也没变,那么电子到底损失了什么使电阻发热呢?

一通电,电场就以光速遍布所有电线及电阻;原本在导体里就有的自由电子在现已存在的电场的作用下加速运动,但只加速了一小段距离(大约就是导体内原子的间距),电子就撞上了原子,它就把一部分自己刚才加速得来的动能传递给原子,这样原子就被加热了,而电子慢了下来,但电场充满个整个导体内部,电子又再次被加速,然后再撞、再慢、再加速(此过程中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度是很小的,大约一分钟一毫米这个样子,比蜗牛还慢!)……总之,电子不断从电场中汲取场能,转化为自身的动能,再传递给原子,变成热能(内能)。

顺便说一下,电场的实质就是一大群的虚光子,电子不断“吞食”虚光子,使自己“长胖”同时加速(由相对论可知:电子加速的过程必然伴随着电子质量的增大),而撞上原子时,电子则被原子“咬掉了一口肉”……

电子的速度并不是光速,之所以通电后电灯立即会亮,这是因为电在导体中的传播实际上是电磁场的传播,电磁场的传播速度是光速。至于电子在导线中移动的速度,至少比我们走路慢多了。电阻发热是因为电场传到电阻后,电阻里面的电子运动所导致的。而不是电源的电子跑过去产生的热。发热消耗的是电源电场的能量,而不是电子的动能。等你上大学会学到的。

电子通过电阻后的速度并不是光速,至于电子的工作原理与电容的工作原理比较相似,你可以参考电容的有关工作原理;
我们都知道:电流是电子移动产生的,而电子放电后最终是回到阳极。同样电子也是有阴极与阳极,其实电子的工作原理就是阴极板上的电子通过导体回到阳极产生中和。

同时学习学习

动能改变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