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仁”的内容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21:07:18

孔子论“仁”
  一部《论语》对“仁”有许多解释,“仁”可以说是《论语》中的一个基本思想。下面把《论语》有关“仁”的语录摘录出来,供朋友们研究。古文今译和个人浅析部分是个人理解。清斧正。
  孔子认为最高的境界是“圣”,甚至认为尧、舜都没有达到“圣”的标准。而“仁”是通向“圣”,的一级台阶。

  [论语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古文今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个人浅析]孔子在这里从反面讲仁。孔子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论语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古文今译]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个人浅析]孔子讲“仁”,不仅是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只有做到了“仁”,才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论语原文]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古文今译]樊迟问孔子怎样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时,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论语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古文今译]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仁德人喜爱山;聪明人灵活,仁德人专一。聪明人快乐,仁德者长寿。”

  [论语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古文今译]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先要帮助他人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别人过得好。从身边的人和事做起,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个人浅析]孔子在这里提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圣人”理念。同时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