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不杀那240人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6:54:37
据说当年秦灭六国的时候,秦军包围赵军,白起坑杀40万赵军,只是放了240个人回赵国报信。是不是有这回事?或者是这个数目错了?那他是怎么挑选这240个人的?标准是什么?我听说好像跟名字有关系的,是吗?

请看清楚问题再回答,不要答非所问。谢谢!

确实是放了240人回赵国,具体怎么挑出来的是史书(主要是司马迁《史记》)上没有明确记载,个人估计就是看谁表现差劲就放了谁(比如专挑看起来懦弱无能,今后没有威胁的),至于根据名字之类的版本没有史料支持,只是后人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揣测。
白起之所以放240名赵国降卒回国主要是通过他们向赵国展示他白起的赫赫战功,没活口回赵国报信,赵国人就没法知道白起杀了40万赵军,从而在心理上对赵国军民造成打击。

史书上说“择其幼者”,我觉得是给定一个高度,就好像游牧民族杀死高过马鞍的孩子一样;不可能让他们报自己的年龄,然后选岁数小的,那不就乱套了吗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怎么挑选的? 答:低于15岁。 白起把40万赵军中年龄低于15岁的240人放了。

第二,为什么把他们放了? 答:据史书白起的原话,是让他们回去通报赵国惨败的消息。

我觉得除了这个因素外还有两个原因,第一,白起想利用这240个未成年人回国传递消息,以震慑赵军。第二,白起想展示他的战功。

注:战国有四大名将:白起、李牧、廉颇和王翦,其中白起是战国四将之首。因为他的战功实在是太大太大了。他一生最著名的战斗就是这个长平之战,前后总共歼灭赵军45万,在此之前他在伊阕之战中斩杀韩魏联军24万,华阳之战斩杀15万,攻楚郢之战前后歼灭楚军35万(白起也因为这一战封武安君)这是他最著名的四场战役。白一生征战,从未败北,战无不胜,在六国的威慑力极大。史书记载,只要是白起带兵,六国无人敢出战。 所以在这场长平之战中,秦国还是偷偷换白起为帅的,而且对于白起挂帅极保密,因为要是赵国知道是他挂帅就决不会轻易决战的,甚至这场大仗还打不起来。
秦国在征战六国并一统天下的一百多年里,总共歼灭六国160多万军队,才最终消灭六国,但是经过白起之手杀死的六国部队就超过100万。所以说,白起是为秦统一六国立下赫赫战功的。
白起用兵的特点是八个字:战必求胜,胜必求歼。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

威慑!

年龄小吧

每个人编号,每隔(400000/240)个号码选出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