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心理成长的报告!!!高分悬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22:43:35
1.800字左右
2.不要复制粘贴
3.从小学到大学心理怎么成长(写的实事)不要全理论
4.不要夸大写得尽量朴实点
如果采纳追加100分奖励.
在线等写好了发到我QQ油箱364645197@QQ.COM
结尾加上你百度ID号.
我去看了..没我想要的..兄弟你是不是没看清楚题

我空间有!479353734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

从教育子女的角度看父亲在家庭中的作用,现代科学有三种主要观点。

一些学者认为,父亲的作用是惩戒,让孩子怕,这样孩子才能把社会道德规范铭记在心,学会做人。他们认为,孩子怕父亲才能模仿父亲,有了这种模仿,社会上有重要价值的东西才能一代一代传下来。

另一些学者认为,孩子模仿父母,特别是男孩模仿父亲,女孩模仿母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男孩不是因为怕父亲才模仿他,而是因为学习男性行为方便。对女儿来说,父亲的身上集中体现了男性的品质,这样她在今后的生活中就有了一个参照。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父亲的作用不在家庭内部,而在家庭与社会之间。父亲似乎是家庭中的社会,又似乎是社会中的家庭,他的责任是带领着孩子从家庭的小天地走向社会的大舞台。

究竟哪一种看法正确,短时期内恐怕难有定论。因为人类开始深入地研究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不过是近百年来的事情。

父亲对孩子个性的影响

传统观念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父亲的影响力就在于让孩子循规蹈矩,服从社会的行为规范,把道德标准永远铭记在心。那么,孩子的道德水准是否与父亲教育的严厉程度成正比呢?

科学研究和日常观察表明,父亲教育的严厉程度与子女道德品质的发展水平没有必然联系。如果非要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不可,那只能说,父亲过于严厉,儿子就很容易变得蛮横凶暴,丧失同情心,甚至会惹是生非,给社会造成危害。

从孩子的个性发展上说,父亲的影响力不靠棍棒又靠什么?靠父亲以身作则,更重要的是靠父亲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靠父子父女之间的亲情和坦诚,靠长期的严格要求。这些因素将会使孩子的思想品德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

国外有人对青年人的自尊心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谈起父亲,有强烈自尊心的青年倍感亲切;同缺乏自尊心的青年相比,他们感到自己的父亲更和蔼,更善良。研究者认为,父亲的态度和蔼可亲又不随意迁就,能够掌握住教育分寸,是培养孩子朴实、正直、无私等优秀品质的最佳条件。父亲的禁令只能以父爱为基础,否则难以奏效。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还可以看到,在母亲专横、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