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铜与碳酸钠起反映为什么出现黑色沉淀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8:29:55
在一次工业运作中出现的现象。回答充分可以多加分!

硝酸铜与碳酸钠起反映一开始在加入的碳酸钠附近由于铜离子和碳酸根比较浓会得到一部分CuCO3,
Cu(NO3)2+Na2CO3=CuCO3(沉淀)+2NaNO3 不过它很不稳定,一般会变成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而且普遍情况下硝酸铜与碳酸钠起反映都是直接得到的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
2Cu(NO3)2+2Na2CO3+2H2O=Cu2(OH)2CO3(沉淀)+2NaNO3 +2NaHCO3
Cu2(OH)2CO3是深绿色,可能在溶液中被看成近似黑色。如果反应中有加热的步骤的话,那么就会发生Cu2(OH)2CO3分解的反应:
Cu2(OH)2CO3=2CuO+H2O+CO2
得到的CuO就是黑色的沉淀,你所说的黑色沉淀物极有可能就是CuO吧

NaCO3+Cu(NO3)2=NaNO3+CuCO3(沉淀)

碳酸铜是铜的碳酸盐,为蓝绿色粉末状固体。
水溶液中不存在碳酸铜,碳酸铜遇水立即双水解为氢氧化铜和碱式碳酸铜的混合物(具体产物视溶液酸碱性而定)。
氢氧化铜为蓝色或蓝绿色凝胶或 淡蓝色结晶粉末,是一种蓝色絮状沉淀,难溶于水,受热分解,微显两性,溶于酸、氨水和氰化钠,易溶于碱性甘油溶液中,受热至60-80℃变暗,温度再高分解为黑色氧化铜和水。
碱式碳酸铜性状:孔雀绿色细小无定型粉末。不溶于水和醇。溶于酸、氨水及氰化钾

溶液。
常温常压下稳定。
避免的物料酸。不溶于冷水和醇,在热水中分解,溶于酸而成相应铜盐。溶于氰化物、氨水、铵盐和碱金属碳酸盐水溶液中,形成铜的络合物。在碱金属碳酸盐溶液中煮沸时,形成褐色氧化铜。对硫化氢不稳定。加热至200℃分解黑色氧化铜、水(遇冷后凝结形成的小水珠)和二氧化碳。在硫化氢气体中不稳定。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008%。碳酸铜
碱式碳酸铜化学分子结构式
具有扬尘性,应避免与皮肤、眼睛等接触及吸入。
不溶于水,溶于氨水中生成铜氨配离子。加热到220℃时分解。组成为2∶1的碱式碳酸铜为天蓝色的粉状结晶。如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则吸湿并放出部分二氧化碳,慢慢变成1∶1型碱式碳酸铜,不溶于水,但溶于氨水而形成铜氨配离子。

因为两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