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如何利用坎儿井进行灌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3:42:43
人们如何利用坎儿井进行灌溉

新疆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只有50毫米左右,单靠这点降水量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解决水源问题,两千多年前,新疆当地的人们就把眼光投到天山的冰雪融水上,为了躲避烈日的烘烤,他们利用沙漠质地渗漏性强的特性,开挖暗渠,将地下水巧妙截流,为新疆绿洲农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这就是坎儿井的原理、构造、作用。

简单说坎儿井主要是由竖井、地下暗渠、地上明渠、涝坝组成的。其中暗渠工程最为艰巨,一般要在地下开凿几公里到几十公里。极为干旱的吐鲁番有着一千五百余条总长5000多公里号称地下万里长城的坎儿井

由于吐鲁番地区年蒸发量在3000毫米以上,而年降水只有16毫米,为防止天山融水从地面蒸发,古人把天山的雪水从地下引入绿洲。工程进行得异常艰辛,由于融雪冰冷刺骨,工人要跪在冰水中挖土,工人的寿命一般都不超过30岁。
坎儿井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据统计,吐鲁番盆地有水坎儿井1237条,实际使用的853条,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总出水量每秒约10立方米。坎儿井由坚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地面明渠、涝坝四个部分组成。竖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长3-8公里,最长的达10公里以上,年灌溉300亩,最好的年灌溉可达500亩。临渠啜饮一杯“天然矿泉美容水”--坎儿井水,或入井下接待室品尝吐鲁番葡萄和哈密瓜,或饮一杯水冲泡的名茶,荡气回肠,妙不可言。
坎儿井
1.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0公里。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可供参观游览。 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一种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竖井的深度和井与井之间的距离,一般都是愈向上游竖井愈深,间距愈长,约有30至70米,愈往下游竖进愈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