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2 17:54:01
中国古代有诗文“穷而后工”的说法,苏轼正是在贬谪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名篇。如何看待“穷而后工”这种现象?你还能从古代文学中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提示我们,人文内涵关乎阅读者的历史意识、忧患意识、文学修养。

中国古代有诗文“穷而后工”的说法,苏轼正是在贬谪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名作。如何看待“穷而后工”这种现象?你还能从古代文学家中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设题意图:这是一道拓展开放题。期望学生了解“作家命运”与“文章练达”的关系,实际上也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参考答案:

可联系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句子理解。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作为也。

通过举例,重点讨论“穷”和“工”的内在联系。

在古代,”穷“是”仕途坎坷、不得志“的意思。正因为仕途坎坷,才增加了阅历,加深了对社会的理解,促使灵感的产生,从而写出名篇。南唐后主李煜国家败亡后写作的大量词,柳宗元被贬柳州后写的大量散文,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写的大量诗歌,都属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