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詹事府\太仆寺\丞相具体是干什么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1:45:51
谢谢~有些是清朝的官职有些是以前的~

詹事府是掌管皇后,太子家族(东宫)事务的机构。最初是由明太祖朱元璋设立,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正式设詹事府,置詹事1人(正三品),少詹事2人(正四品)。清沿明制,于顺治元年(1644年)设詹事府,为辅导东宫太子之机构,清詹事府设詹事满、汉各1人(正三品)、少詹事满、汉各1人(正四品)。

太仆寺是掌管马政的机构,原指畜牧地的管辖机构,元朝建立后注重畜牧业的发展和管理,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正式设立太仆寺,隶中书省。太仆寺卿从三品,太仆寺少卿正四品。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设立太仆寺,初无专署,附设在兵部武库司,太仆寺初设卿2人(满、汉各1人),少卿2人(满、汉各1人),总掌马政,每三年则由满卿或少卿1人赴左右两翼马厂阅看,并向皇帝报告总数,然后由兵部核对。

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是中国古代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秦统一后设左、右丞相。丞相负责管理军事大计或其他要务,逢有机要事情皇帝召集公卿、二千石、博士共同在御前商议,避免专断。一般政务,则由丞相决定即可施行。皇帝有事,常向丞相咨询,丞相有时可封驳诏书,表示对皇帝命令持保留态度。丞相具体职权是:任用官吏,或是向皇帝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的有考课和黜陟、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地方上若有暴动等事,丞相派属官前往镇压;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全国的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丞相府保存。
明朝时期,朱元璋开始也设了丞相职位,三任过后(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因胡惟庸造反,朱元璋取消了丞相制度,改为内阁,内阁的领袖称为首辅,其权力相当于丞相。

詹事府就相当于办公室秘书处;
太仆寺就是后勤类的工作;
丞相是古代官僚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起承上启下,调和百官作用,就是总理一类的官。
(按理,宰相才应该是这样的官职,但开始的时候没有宰相的名称,只有丞相的名称。后来这两个官衔也有并列的时候,也有只设宰相不设丞相的时候)

詹事府是掌管皇后,太子家族(东宫)事务的机构。最初是由明太祖朱元璋设立,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正式设詹事府,置詹事1人(正三品),少詹事2人(正四品)。清沿明制,于顺治元年(1644年)设詹事府,为辅导东宫太子之机构,清詹事府设詹事满、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