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间流动的特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9:10:47
说明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我国城乡间流动目前是一种经济诱致型社会流动。这一模式的特点是:职业地位取代了政治地位而成为一种最为重要的社会经济地位;能力主义在社会经济地位的获得上的作用越来越大;制度和政策对社会流动仍然具有相当大的作用,所以,迄今为止,我国社会流动还只是表现出经济诱致的特点。
  人们越来越重视能力主义,对个人能力的重视和相应的业绩回报,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教育作为量重要的社会流动机制,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竞争选拔能人的做法得到普遍推广。
  当前中国社会流动仍然受制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带有明显的转型特点,还没有形成一个合理、公平、开放的社会流动模式。发达国家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只经历着社会转型,而不存在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的问题,其社会流动也只体现了社会转型的特点和规律,如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乃至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这样的转型。但是,体制转轨是中国改革后发生并还在继续进行之中的一次重要转变,与社会转型一样,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表明,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打上明显的体制转轨烙印:制度和政策安排对社会流动的作用相当显著,在有的阶段甚至左右着社会流动,到现在其作用还是相当大的;社会流动的常态性不时地受到体制和政策的干预而发生变化。一个政策的出台就有可能影响一个阶层的地位。对关键行业的计划垄断、城乡二元体制、体制内外分割等计划体制仍在影响着社会的合理、公正流动。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仍然是采用新的政策、构建新的体制来促进体制转轨,因此,制定合理的、有效的社会政策,对于促进体制转轨时期社会流动的有序、合理进行,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