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1篇《卡拉是条狗》的电影欣赏(心理路线)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22:00:21

影片背景是1995年的北京限制养犬规定,通过芸芸众生之一的北京底层小人物和他的狗的故事,点出了小人物生活的艰辛与心酸。影片编剧十分巧妙,冲突集中:无证养狗给警察抓了,要么在限定时间内交五千钱给狗上证,要么就眼睁睁看它被送走。所有的故事都围绕这个冲突展开,在时间的流逝中冲突的紧迫性逐渐加强。
  养狗本来是个人兴趣爱好的问题,当养狗遭遇城市,它的管理成为一种社会问题,由此带来的伦理问题也随之产生了。在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养一两只狗,一来农村邻里往来频繁,常常门户大开,养狗可以看门;二来,狗作为人类的伙伴,它的灵性与忠诚总是让人有百般疼爱;再者,农村大片大片的土地与村庄,都与狗的日常生活十分切合。而在城市,当周围不再是一片黄土,当咬伤事件频频发生,当狂犬病成为社会的恐惧,狗就间接成为一种奢侈品。一方面,5000元的狗证背后可能是底层人民三年的血泪工作;另一方面,当钢筋水泥屏蔽了人们的沟通和交流,人对于狗的依赖性反而有增无减。所以,冲突就产生了,这是城市带给人们的无奈。
  影片中90年代中期的北京就如同现在刚刚经济起步的一些中型城市,面临着新与旧的交替。高耸的大楼立了起来,高楼下棚户的太阳没有了,现代化开始发展了,但人们还未及准备。影片中的每个人都在面临这种未及准备的尴尬与辛酸,而这一切都和卡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葛优饰演的老二,在国营厂里吃“大锅饭”度日,工资不高,能躲的尽量躲,偶尔加班,一切为了生计。他的家距离单位有不短的距离,顶着腰盘突出的疾患仍然每天骑自行车上班。他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也没有什么理想,用妻子的话来说,“每天只知道遛狗”,在儿子眼里他不配做自己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碌碌无为的中年男子,现在他所有的生活希望都依托在一条狗的身上。对于他来说,社会瞧不起他,妻儿也瞧不起他,只有在他的卡拉那他才感觉“自己有人样”。如果说卡拉是条狗,那他才是人,没有卡拉,他连基本的人的尊严和存在价值都无法实现。
  妻子玉兰是典型的家庭妇女,家里所有的家务都由她来操持,她收着老二每个月的工资,为家庭生计费劲心思。影片中没有交代她的工作背景,但对于她来说,她面临的是猜疑丈夫不忠所导致的焦虑。在她眼里,是卡拉拴住了丈夫,但卡拉又是丈夫的情人送的,这种暧昧的情分比卡拉本身更让她在意。
  儿子亮亮面临青春叛逆期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