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我最近看了中日甲午海战的一些文章,有所感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8:16:50
我看所有的关于甲午黄海海战的资料和文章都显示大清必败,我却认为中日甲午黄海海战大清打胜的几率应该更高甚至应该是必胜!(只从军事角度看)不要说什么军舰没有维护,海军没有经费,缺乏炮弹,缺乏速射炮,都JB是在放屁,只是在给打败仗的真实原因套上一些美丽的修饰而已!在当时的海战里什么是主宰铁甲舰海战胜负的关键1:船只的吨位,的确当时参战的军舰在总吨位上不如日本,但是在质量上却不是的。(镇,定两舰不是吹出来的)2:火炮的口径:不想提小日本没的比。3:军官的指挥艺术和应变能力,我认为这才是战败的主要原因。 战争就是这样你把握住一个小小机会就有可能赢得战争。如果把战争用理论来确定的人那就是XX!那就会让人怀疑新中国是怎么成立的!!! 有不同观点的朋友大家可以一起讨论讨论。欢迎欢迎。。。。。。。。。呵呵!
三楼 说的我就认为不对了 黄海海战打完后 镇,定两舰剧统计被击中上千次 却没有1发炮弹击穿两舰的装甲 这就可以证明小口径火炮在对付大型铁甲舰是多么的软弱无力,说的俗点就是总不能用步枪和坦克干架吧!而镇定两舰各有4门305mm当时军舰最大口径的大炮,可旋转式炮台!你认为小日本的船能耐的住几炮的打击!当然我认为的打胜不是我方没有损失,但绝对不是向结局那样损失太大大大了! 哈哈终于有人用这个320MM大炮说事了,的确口径确实大,你也知道这种大炮是为了20世纪准备的!还要提出来,看来还是资料看的还是少了!这种炮设计完是用在了岸防上用的,当时日本太想击沉镇,定两舰。迫不及待的装备了这种大炮,却引起了世界性的笑话。因为这种炮后坐力太大了,小鬼子的军舰根本承受不了,一开炮不用别人打了 自己就往海里倒!这就是为什么军舰吨位越大才能装备大口径火炮的原因了!这和倭寇的技术生疏无关!要不然给鱼雷艇装上不是更美!!还有就是当时大清和日本的工业程度对比我们绝对是超过他们2倍以上,我们有自己的造船业(江南制造局等等等)!还有我再重申一下我们只讨论黄海大东沟海战。大家不反对吧!

只能说同感,战争从来就是这样:战胜者粉饰,战败者掩饰!

从军事上说,北洋水师的军舰皮厚,炮粗。
但有个比较要命的问题,就是射速太慢,而且火炮射程并不占绝对优势。
在当时的技术水平,固然射程远可以占到很大优势,可是火控及火炮的精度导致射程优势并不明显。
这样一来巨炮和速射炮的实际交战距离是差不多的,北洋水师并不能先发制人。
其次进入近战以后,北洋水师的火炮固然比日本军舰的火炮口径大,可是射速实在太低,其火力投射能力(单位时间内向目标投射炮弹质量)反而低于日军。再加上受当时的技术限制重炮的射击精度不高。这就像一门榴弹炮在巷战时碰上了一门轻机枪。
其实在战列舰发展的历程上,大口径火炮一直是其追逐的目标,只不过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弯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去了,速射炮莫名其妙的占了优势。
所以从技术上说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很难战胜联合舰队。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本是河南提督,根本不会水战,只是李鸿章为调节派系争端所做的决定

老大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日本挑起战争 日本蓄谋吞并朝鲜、西侵中国由来已久。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政府同时也诱使清政府派兵,为自己出兵朝鲜制造借口,清政府接到朝鲜政府请求后,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两千五百人分批赴朝,屯驻牙山,并电告驻日公使汪凤藻,令其根据1885年的《中日天津条约》,知照日本外务省。其时,日本内阁见阴谋得逞,一面派兵入朝,占据汉城附近各战略要地,一面设立有参谋总长、参谋次长、陆军大臣、海军军令部长等参加的大本营,作为指挥侵略战争的最高领导机关。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训令驻朝公使大岛圭介“得施行认为适当之临机处分”,授权大岛挑起衅端,发动侵略战争。

当中日两国向朝鲜出兵时,朝鲜政府已接受东学党起义军提出的要求,双方签订休战和约,起义军退出全州。朝鲜内战实际上已经停止,清军并未与东学党起义军交战。朝鲜政府为消除日本出兵借口,6月13日请求中国撤兵。叶志超部准备从牙山订期内渡,清政府要求日本同时撤兵。日本虽已失去出兵朝鲜的借口,但仍决心扩大事端,促成中日关系破裂,它不仅拒绝撤兵,反而继续向朝鲜增派军队,并提出所谓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