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在古汉语中有哪些解释?最好能引出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5:38:02
“力”出现在古文中有哪些地方?以及共有几种意思?

◎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气。~量。
◎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生产~。控制~。
◎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学。作用~。保守~。
◎ 用极大的力量:尽~。~挫。~挽狂澜。
◎ 姓。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采纳则获得悬赏分以及奖励20分 li,四声 ri 四声(心劳力拙)
五笔:LT
部首:力
内码:529B
笔顺:35
物理学中所指的力(F)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是指一个物体的运动会因为其他物体的存在而改变。如何定量地描述相互作用呢?我们定义某时刻作用在某物体上的力这种相互作用正比于该物体此刻速度的变化率,也正比于该物体的质量。如果选取一定的单位制取比例系数为一就是牛顿定义的力的定量方法,即F=ma.其中m代表物体的惯性质量,a代表加速度。此公式使用国际单位制,质量单位用千克,加速度单位用米每二次方秒,所以SI中力的单位是千克米每二次方秒(kg·m·s-2),即牛顿(N)。 为什么要这样定义呢?因为定义任何概念的原则就是要便于使用。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事实出发研究这种定义的合理性。这些事实是:时空的均匀性与各向同性,任意惯性系的平权等等

〔古文〕𠠲【唐韵】【集韵】【韵会】𠀤林直切,陵入声。【说文】筋也。象人筋之形。【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劲健之形。【增韵】筋,力气所任也。【礼·聘义】日几中而后礼成,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又【曲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又【韵会】凡精神所及处,皆曰力。【孟子】圣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又【韵会】物所胜亦曰力。【家语】善御马者均马力。【杜甫·张旭草书诗】溟涨与笔力。又勤也。【书·盘庚】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前汉·司马迁传】力诵圣德。【注】师古曰:力,勤也。又【礼·坊记】食时不力珍。【注】力,犹务也。又【后汉·铫期传】身被三创,而战方力。【注】力,苦战也。又病甚曰力。【唐书·汲黯传】臣犬马病力。又为人役者曰力。【晋·陶潜·与子书】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又姓。【韵会】黄帝佐力牧之后。又【韵补】叶力蘖切,苓入声。【苏轼·香积寺诗】此峯独苍然,感荷祖佛力。幽光发中夜,见者惟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