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怎样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9:19:29
考试时怎么答

加分吧?这是正确答案。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判断,可以说是我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认识的又一次重大思想结晶和理论升华。如果说在基本价值取向上资本主义更加注重竞争与效率的话,那么社会主义就更加注重公正与和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开宗明义地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要论断,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认识和判断,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理论问题,当然也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前提。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我们党经历了艰辛而曲折的探索。我们以往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界定,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二是来自以苏联为基本模板的传统社会主义的实践和观念;三是中国共产党自己所形成的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其中经历了“左”的偏差,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逐步形成了比较正确的认识。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时,多次讲到“我们过去对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指出,这是“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具体一点来说,一是严重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的倾向;二是一度照抄照搬苏联模式,从而也就沿袭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观念;三是出现了不少中国特有的“左”倾错误政策和观念,以致把苏联模式的弊端推向极致。

  基于这样的背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后开始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孜孜探索。他从批判“贫穷的社会主义”着手,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1980年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所做的总结性的理论概括。

  这一理论概括,是我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认识的一次重大思想结晶和理论升华。当然,它没有也不可能完结我们对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