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是被迫的,还是情愿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9:09:45

应该是自愿,也属于无奈吧。因为孙没有自己的军队。“拥护”革命的军阀,只不过看到应该改朝换代,得在革命中大捞一笔政治资本,根本不是为民谋福祉。毛大爷说“枪杆子里出政权”。是真理。试想,手无兵,没有火力,说话就没分量,当时军阀割据的环境下,孙大概是想自己镇不住场面,得靠个有实力,能支持共和的人来掌旗。当时,孙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袁要得。说起来真悲哀,自己打下的江山别人来坐,不过也反应一个事实,共和之父真不是为了追逐权力才起来革命的,品德高尚,风骨毕现。只是当时形势如此,所以留下这样的败笔,让革命果实被袁窃取。

你的问题我认为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两种因素都占据了一定的成分
说是被迫,是迫于形势,国内国际形势逼迫孙中山将总统的地位交于袁世凯,否则将面对国际上的压力和国内的换乱,说是情愿,是袁世凯的本质没有完全暴露,他的阶级本性隐藏得很深,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革命性,而不是反动性,所以孙中山选择了袁世凯作为临时大总统的接位人

可以说既不是被迫的也不是情愿的,只能说是孙中山先生的一次赌博——相信袁世凯。

从当时的形式来说,南方是孙中山的势力,而北方是袁世凯的势力。如果双方一战,又不知道中国要乱多少年,所以孙先生忍了。

但孙先生也是有些顾虑的,所以提出了要将首都设在南京。但袁世凯不干,因为南方是孙的势力,他怕一到南方就变成傀儡了。

也可以说是委曲求全 也可以说是心甘情愿
要南北共和,避免战争伤亡,就要得到袁世凯的支持,袁世凯的要求就是由他出任大总统
孙先生呢早年就提出了工业救国开办实业,也正好辞去临时大总统,转而兴办实业

我不同意3楼的说法,谁说了孙中山没有自己的军队,那武昌起义是靠嘴巴说成功的?只不过那时的革命军面临各种困难,如经济封锁,还有反动势力还很强大,再者对袁世凯存有幻想,认为他是汉族的应该会站在革命的一边。
应该是两方的都有!

孙中山当时根本不可和袁世凯同日而语,论威望论实力孙中山根本没能力镇的住当时全国复杂的局面,当年中国的局面事非袁世凯不能收拾。孙中山自己也很清楚这点,让位给袁世凯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