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最特别的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9:05:43
关于杜甫的<又呈吴郎>的!!!!!尽量详细!最好是幻灯片

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什么诗?
古体即事感怀诗
诗中不是对偶的两句是什么?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诗中颈联的大体意思是?
颈联说,老邻居换成新邻居,熟人换成远方客人,她自然要对你加以戒备,这或许是她的多虑,诗人这里替吴郎考虑,“虽多事”,字面上揶揄老妇人多虑,给足了吴郎的面子。接着笔锋一转,可是你围起篱笆来防她,她对你的戒备就会当真,就会加深。诗人先替吴郎着想,又替西邻进一步着想,并把吴郎也引入西邻的视角看问题,请他进行换位思考。

全是的主旨句是?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
向弱者伸出援助手——杜甫《又呈吴郎》赏读

2006-3-18 0:0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的秋天。杜甫在夔州瀼西草堂居住时,西屋邻居有一位老寡妇常到屋前来打枣子。杜甫同情老妇人的境遇,总是任她随意食取。这年秋天,杜甫从瀼西移居东屯,把草堂让给了他的一位晚辈亲戚吴郎居住。吴郎来了以后,把房前的枣树用篱笆围了起来,防止他人前来打枣。杜甫知道了这件事,便写了这首诗当作书简,寄给吴郎,希望他善待西屋邻居老妇人。

诗题《又呈吴郎》,是又一封写给吴郎的书简,因为杜甫曾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这里称“又呈”。

首联说,房前树上的枣,随便西屋的邻居来打,她既没有吃的,又没有儿子,是很令人可怜的老妇人。这是对西邻整体状况的描述,无衣无食,无依无靠,她的生存状况十分糟糕,是弱者,我们应该对她施以援手。

颔联说,她大着胆子、红着脸来邻居家打枣,是再没有别的办法的表现,不是因为穷得走投无路,她又何至于此?这个问句把西邻的窘境一览无遗地展示出来。接着诗人循循善诱地告诉吴郎,正因为她胆怯才应该对她更加亲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