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的GDP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8:52:10
有个问题一直困扰我,日本在“广场协议”后很短时间内,日元对美元的汇率重250以上升值到130左右,是不是日本的GDP按美元算也相应升值了这个比例呢,那日本的经济就是虚的咯??只是汇率的改变来提升的总量。

首先,你的看法基本正确.1970年,日本的GDP为2068亿美元,1980年为10279亿美元,到了1990年为30222亿美元,2000年为47661亿美元;2005年为46638亿美元。1970年至2000年30年间,日本GDP居然翻了23倍,几乎每年增长80%.1995年时,日元兑美元最高曾经达到过78:1。后来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日元兑美元逐渐回跌到115-118:1,开始稳定下来。所以有你说的这种现象.

第二,为了避免汇率变化给GDP国际比较带来的问题.可以使用购买力平价GDP进行比较.购买力平价,主要是删除了汇率的问题,但有它自己的缺点。 它并不反映经济总量在国际贸易中的价值,比起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它也需要更多的估计数字。 因此没有人均GDP使用得更为广泛。

第三,可以这样来看待汇率变化对GDP的影响.
世界上后发达国家的本币与美元的换算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即呈现“贬值-平稳-升值-稳定”的阶段性。其中“贬值-平稳-升值”时期的汇率表现为不成熟经济的汇率,期间以美元计算的GDP变动情况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现实脱节。在这一时期如果机械的用美元来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或以美元为计量标准来评价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效益,往往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

在国民经济的不成熟阶段,汇率是不能直接用于GDP的折算并进行国际比较的。如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准备阶段,由于对外引进技术需求强烈而有国际竞争力的、可供出口的产品有限,国家只能采取贬值的方法,而本币贬值将导致以美元计算的GDP下降,这与同期因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而加速GDP增长的实际情况正好相反。所以,在本币贬值期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不能用美元表示;当国民经济有了一定基础,在国际分工中占有一定位置后,汇率有了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此时用美元反映的经济增长率与实际情况可能接近,但用美元反映的GDP总量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本币的实际币值被大大低估了;当部分国民经济行业的发展达到国际水准,出口产品有能力“挤占”他人原有位置的时候,汇率进入升值阶段,此时用美元反映的GDP增长率可能高于国民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只有当国民经济发展成熟,基本不存在“后发优势”时,汇率才进入稳定期,即成熟经济的汇率。也只有在这时,本币与美元反映的GDP趋向才有可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