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遍栽杨柳三千里”这句话的出处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1:16:17
急求……

说的是左宗棠~~~

就是传说中的“左公柳”了~~~

具体的出处不清楚。

只记得下句是:引得春风度玉关。
(也有说是“新栽杨柳三千里”的)

清末名将左宗棠则借用屯兵陕甘新五省的机会,在道边遍栽杨柳,他也曾作诗:遍栽杨柳三千里,未因春风度玉关

左宗棠是一位大气磅礴的军事家。作为清末封疆大吏和“督办新疆军务”的钦差大臣,他不仅完成了收复失土,保卫边疆的责任,而且为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中,有一份左宗棠于光绪四年(1878年)三月二十五日发给吐鲁番厅的札文,文中要求各地“刊刷种棉十要及农书”,“晓谕士民”,“拔除罂粟”、“急种草棉”。充分体现了他对甘、新两省铲除罂粟,广植棉花的极端重视。
四月的吐鲁番已经很暖和了,非常适合播种棉籽。左宗棠的札文及随文下发的《种棉十要》非常及时,说明左宗棠很懂农业生产。他虽身在数千里之外的兰州、肃州,却对新疆的山川地理、气候条件竭尽了解,因此他才能不误农时地把《种棉十要》下发到吐鲁番厅。
左宗棠厌恶罂粟,认为那是“褐本”,而认为棉花是“嘉卉”,种植棉花是“裕民生”的大好事。所以,他对以前玩忽职守、不管生产的地方官“不姑容”。
吐鲁番厅及时分发了《种棉十要》,并表示要“遵照各成法,赶紧乘时播种”。由此也可以看出下属官吏对左宗棠的崇敬之情。此举如后人所评,“开万年之利”,可谓“功德无量”。
左宗棠率领的收复新疆的军队,有八万之众。单靠人烟稀少、生产落后的西北各省,供应这么多军队所需的食粮,难以完成。而解决的主要办法只能是就地屯垦。新疆自汉以来就有屯垦的历史,由于经年战乱,屯垦时续时停。左宗棠在新疆的屯垦,不仅解决了军粮难题,也促进了新疆的农业,尤其是粮食业的发展。
左宗棠还注意在西北干旱地区修河、筑路,并于河沿、路沿“广种榆树”。后人赞曰:“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虽稍过分,但亦可见成效不一般。浙江巡抚杨昌睿来疆时作《恭颂左公西行甘棠》诗,其中有“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两句,极力赞颂左宗棠将“广种榆树”事推至新疆之功。
收复新疆,使左宗棠功垂史册;注重民生,使左宗棠永远活在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