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曲】的全文、诗人、朝代、意思和道理各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20:53:01
我要写作文

    渭城曲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5)故人:老朋友
  白话译文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作品赏析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由于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唐代便被谱成了《阳关三叠》,后来又被编入乐府,成为饯别的名曲,历代广为流传。
  创作背景
  这首《渭城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在“安史之乱”以后。当时的社会,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据《资治通鉴》756年(至德元年)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757年(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兵力大量外调,而此诗约作于作者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当王维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也考虑到了战争将对他们未来所产生的影响。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次年迁监察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