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写篇“张謇廉洁奉公的故事”读后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8:07:47
张謇生平事

活着到底为什么?有了权力做什么?张謇先生的行为给我们作了回答。
作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我们,是否该作出更完美的回答?笔者在写《张謇在海门》一书的过程中,与搜集到的大量素材相对照,感慨万千。现将该书稿中的一小束片断故事摘录下来,以飨读者。

不占公款

1883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张謇经赴朝平乱磨练,凯旋而归,过第一个春节后,壮志满酬,为居室题“壮复斋”,日记中记下“志三十后努力自新也”。四月十五日奉吴长庆之命二上朝鲜抵汉城吴营中,仍不忘刻苦学习,挤时间练字,读《诗经》、《周礼》,撰读书札记。因上年朝鲜爆发“壬午兵变”,张謇受朝廷之命随吴长庆赴朝平乱,张謇运筹策划,一举全胜,表现出一介书生所难得的干练才能。他还主张三路出师,征伐日本,乘势归复为日本所侵占的琉球,并写有《朝鲜善后六策》,高见震动朝野。吴长庆对建策速定其乱者张謇,曾有酬赏三千之诺言,故吴托人寄银1000两至常乐。而张謇认为自己赴朝平乱保家卫国乃为公也,吴此做法有违公意,所以再三声明作为无息贷款,暂度家贫之急。日后果悉数归还。

严处侄子

张謇不谋私利,不徇私情,对亲属决不护短,姑息养奸。凡有吸(毒)喝嫖赌、仗势欺人、无理取闹等不规者,必受家训、家法严厉处罚。
张謇对两个侄子特别关注。因自己长期没有孩子,其中一个还有嗣为儿子之意。但他们喜欢吃喝玩乐,游手好闲,赌博成性,张謇多次找其谈话教育,却仍屡教不改,张謇恨铁不成钢,才将嗣儿之事作罢。可他们不仅不改,反而变本加厉,故在百姓中流传有“仗了张三吃白四”之言。
长房侄子念祖仗势欺人,作恶甚多,妨碍乡民。1916年农历正月初一至敦裕堂宅肆蛮无礼。初二,张謇给海门县知事写信,令警所送念祖于海门习艺所管教改造。初三,许聘三来,知道张謇送押念祖,盛赞此事必令镇人称快。但张謇对念祖的2个儿子仍安排上学,一个女儿由承祖抚养之。
长房侄子承祖,自恃叔父张謇状元的声望,不仅在本地胡作非为,竟胆大妄为闯至崇明县闹公堂。知县碍于张謇,不敢得罪承祖。但因知张謇为人清正,不徇私情。崇明知县小心翼翼地将此事禀报张謇,张謇闻讯,明告知县:“依法惩处”。
张謇严处二侄,为民除害,周围群众奔走相告,对“张四先生”秉公办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