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自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14:14:02
孟子妻独处,踞。孟子入户视之,向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

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敦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

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

请评价文中的孟子和孟母是个怎么样的人?
孟子:
孟母:

孟子:知错就改
孟母:教子有方

孟子:知错就改
孟母:善解人意、懂礼貌

都是伪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的儒学大师。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孔伋(即子思,孔子之孙,一般说法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现将此学说称为“孔孟之道”。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有《孟子》七篇传世,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不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