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必然性论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2:28:13
请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及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作答

中国成立将近60年,改革开放也已30年。前30年和后30年,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80后的青年对前30年中国大陆的社会状况是没有亲历的,就像我们一辈人对60年前的中国没有亲历一样,是缺乏了解的。所不同的是,他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社会,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主动了解过去、了解全球的,而我们则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是在正统思想的教育下的封闭社会的背景下接受这个社会的,我们受到的是正面的教育,我们几乎得不到外面世界的信息,有的也只是经过严格处理的反面信息。在我的印象里,外面的世界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世界,那里的人民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等待我们去拯救。然而读大二那年,有一件事让阿郑十分震惊。

阿郑的一位亲戚,出国前连一个固定的工作都没有,而出国后两年回乡探亲时,已经换了一个人。我们是到省城杭州接他的。他住在杭州最好的宾馆,吃的是山珍海味。那时他用的不是人民币,而是兑换券。那厚厚的一本每张票面50元的兑换券,我看了一下编号,刚好100张。也就是说,这本兑换券可兑换5000元人民币。5000元在30年后的今天,算不了什么,可在当时,至少对一个每月领取13元人民币生活费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大数目,是一个大刺激。要知道,他只不过是一个高中也没有毕业的人,在外面也仅仅是一个普通职员,但却有这么多钱。要知道,按当时一般职员的工资,要干上10年才能拥有这本兑换券呀!更刺激人的是,回乡后,由于旅途的劳累,他身体有点不适,就出钱让我家给他煲老母鸡,再放上他从外面带来的高丽参。由于他不吃鸡肉只喝鸡汤,所以我们就将鸡放进纱布袋里煲,煲好后给他送到宾馆,而一个大学生所能享受到的只是纱袋里已经煲成渣的“鸡肉”。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喝鸡汤,而处于“美好生活”中的人只能吃“鸡渣”,这对我的震动实在是太大了。这就是后来我的研究兴趣从文学转到社会经济学的重要原因。试想,我们把屈原的《离骚》,曹雪芹的《红楼梦》研究地再透,对当今社会的发展进步又有多少帮助?

他走后不久,我曾经问过他妈他在国外的收入,她说大约每月相当于人民币5000元多一点。天,同样是一个人,在国内每月不过50元人民币,一到国外就可以赚到5000多元,是国内的100倍!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在开放之前的封闭社会,是不可能了解外面世界的真实情况的。

这是我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