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产业的现状如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21:14:58
中国的稀土产业被亲日的汉奸控制,超低价卖给日本,是否确有其事?

我国稀土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稀土产业成绩令人瞩目。然而,我国稀土产业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我国绝大多数稀土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经济效益下滑,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一些新上马的稀土企业,其发展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以高能耗、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据资料显示,由于多年来超市场需求的大量盲目开采,造成稀土市场严重供过于求。个体矿点乱采滥挖屡禁不止,弃贫采富、用土压矿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资源开采的回收率低,国营矿山一般在60%,个体矿山仅达到40%。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稀土市场每年需求折合成100%稀土氧化物约8万吨,而目前我国稀土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8万吨,实际生产量超过10万吨,有80%以上的过剩量。
中国稀土学会考察团在调查南方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时发现,由于南方稀土矿含量特别低,多是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几,因此提取稀土时用的土地量非常多,翻过来倒过去,象是搞“翻山运动”。
据测算,每生产1吨南方稀土离子矿,产生尾矿2000到3000吨,年产1000吨稀土原料的矿山,尾矿超过20到30万吨,占地约20多亩。采矿点的不断增加,遇到雨水,造成水土大面积流失。据报道,江西稀土矿的开采冶炼使赣南地区约有1500万亩土地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坏,4000多万立方米尾沙废土未得到妥善处理,水土流失严重;赣江水系河床升高,据有关部门报告,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鄱阳湖湖底每年升高15厘米,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四川矿也存在类似的情况。稀土“热”时,县、乡、村、个体和私营业主纷纷开矿。包头的白云鄂博矿也不例外,由于该矿是以轻稀土和铁混合的共生矿,包头钢铁?集团?公司每年从铁矿石中分离出的稀土矿高达四五十万吨,国内企业和出口合计需求只有十几万吨,每年三四十万吨的剩余原料堆积如山,加上一些私营矿点象打〃游击战〃一样乱采滥挖,造成包头大量的稀土资源闲置,同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据报载,1998年,包头市5家稀土冶炼厂使该市2万多头只牲畜受污染生病,草场受污染面积达658平方公里。由于稀土原料的供过于求,造成我国稀土冶炼分离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大,低水平重复建设增长过快,加剧了市场供需失衡,企业间的不规范竞争、竞争降价、压价倾销现象十分突出。一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