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否说明天道自然是公平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20:10:21
能不能帮我解答这个问题哈 各位高手?谢谢啦!!!

个人理解,大自然的趋势是平衡和均衡,如人为的制造违背大自然规律的失衡,必会被矫正。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①,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②。

[译文]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万事万物总是在动态变化中维持一个平衡,这便是天道。天道自然并非是绝对的公平,它是一个运动变化的过程,一方太过,必然向对立的另一方倾斜以维持平衡稳定。

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公平是一个道德判断,老子的天是一个无意志的天。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说的是物极必反的规律。

1、纵观《老子》全篇,但见损有余而未见补不足,“挫其锐”“和其光”直接讲损有余,以水为喻谈到柔弱胜刚强,“强梁者不得其死”,是间接讲损有余。
2、自然——自性而然也,自己如此,本来如此的意思。
3、“天道无亲”“天地不仁”,天道是无意识表现的,无所谓公平。这里讲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4、以大欺小,倚强凌弱,为富不仁,贫富差距,乃“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推天道以明人道,老子认为只有效法天道,才能纯任自然,无为而治。

老子说这句话的出发点是他对于道的理解与定义:“道法自然”。这句话讲的是道趋向于自然,平衡,但并不是所谓的公平,公平是人类社会的概念,不是广义自然中的概念,这句话可以说明天道自然是平衡而和谐的。

什么是公平,一般人总把公平定义为无差别,这样的公平本身就是不符合自然的。人要是生下来就都一模一样,万物要是没有任何差别,那这宇宙就是完全静止的了,那谁都别玩了。这里讲的不是一模一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真正的出处是《老子》吗? 以老子《道德经》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作题记的作品是(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是谁说的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损有余而补不足”,不懂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地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天有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有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人道是奉有余而损不足;天道是损有余而奉不足的意思是什么? 有谁知道这名话的意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有余以奉有余 九阴真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这是不是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