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司徒雷登是谁写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8:15:25

毛泽东

原文http://baike.baidu.com/view/121717.htm

毛泽东

收录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是毛泽东1949年8月在美国政府发表《对华关系白皮书》之后写的五篇时评之一。这一题目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党与美国方面一段鲜为人知的秘密接触。1948年秋,全国解放战争的战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曾不遗余力地支持国民党政府的美国政府,在倍感沮丧和失望的同时,开始重新检讨和调整对华政策,试图与我党接触,以图保住自己的在华利益。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甚至向美国新任国务卿艾奇逊建议“与新中国建立政治经济关系,对中国施加影响,促使中国与苏联分手”。

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

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写的!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1962),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1876年6月生于杭州,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曾参加建立杭州育英书院(即后来的之江大学)。1906年,司徒雷登的独生子杰克也在杭州出生。1908年,应南京金陵神学院聘请,司徒雷登携妻儿离杭赴任。1919年起任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1946年任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8月离开中国。
他是燕京大学首任校长,说一口流利的杭州话。2008年11月18日上午,杭州半山安贤园,司徒雷登先生的骨灰安放仪式在一片肃穆中进行。回到中国安葬,是司徒雷登先生的遗愿,他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
杭州耶稣堂弄是一条隐匿在市中心的小弄堂,紧贴银泰百货,平时来往的多是赶潮流的年轻人。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位和中国大有渊源的美国人曾出生在这里。弄堂里的银杏和榉树曾见过他小时嬉戏的身影,藏在住宅楼群中的那幢两层小楼作为他的故居已于三年前对公众开放。
这个美国人的名字叫司徒雷登,曾因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在中国家喻户晓,他在中国的名气也因此比在他的祖国美国还要大。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