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刚强众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5:51:41
大家都希望人类社会道德回升,但是需有过程,因为人们有靠自己很难察觉的缺陷。佛学文化有“刚强众生”的说法,请大家能否讲解一下?谢谢。

我们这里所说的“刚强”不是指意志力顽强,而是指不谦虚、死不反思自己的错误、性情狠戾、善根缺失等。翻译成英文是“rigid”,而不是“staunch”或“firm”。佛家认为,这种刚强之性的众生难以度化。《维摩经•下》:“此土众生刚强难化。”
佛家认为度化这样的众生一般用摧伏的方法,使其离恶,但在现实社会中要符合因缘,而不可跨角色地随便打击别人。对于性情相对比较善良的人,则一般用摄受的方法,如: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胜鬘宝窟•上末》:“刚强应伏,伏令离恶;柔软应摄,摄令住善;故名折伏摄受也。”这是佛家总体上的两种度化众生的方法。
例如佛家对待恶比丘有“永摈羯磨”和“调伏羯磨”的方法。关于羯磨,《佛学常见辞汇》:“【羯磨】华译作业,即作授戒忏悔等事业的一种宣告仪式,由此宣告仪式的宣告文,而成就所作之业。”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二种羯磨】……一,永摈羯磨。佛在世时,若比丘犯罪,不见自过,其性刚强,永无改悔,即作法白众,随即摈黜,尽此一身,不复再同僧事也。二,调伏羯磨。比丘犯法,未曾忏悔,则凡饮食坐起言语一切僧事,皆不得与众共之,以使调停摄伏,自能知过改悔,求僧忏,不复犯罪也。”大意是说,佛在世的时候,如果比丘犯错误,而自己不反思,其性格刚硬,毫无悔改之意,那么就会被赶出僧团,永不得再与其他僧人一起做佛事。这是“永摈羯磨”。另外一种就是调伏羯磨,是说有比丘犯了错误,还没有忏悔,其他比丘都不可以与他在一起,包括饮食、坐起、言语等等行为,通过孤立他,使他反思自己的不足,进而忏悔使以后不再犯。
通过以上内容的讲述,我们应该意识到,应时刻反思自己是否谦卑做人,是否待人柔和,是否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是否对于别人的批评、建议无理辩三分,如果有这样的行为,就要马上改正。要避免浮躁,要塌下心来工作、生活和学习。言行不要带刺,不要骄慢放纵。要端正自己对待错误的态度,重视自己所犯的错误。为人要热情周到,懂礼貌,避免冷酷无情和打击报复。这样就逐渐远离了刚强的习气,逐渐使自己远离幼稚而成熟起来,在生命境界上又上了新台阶。
2007年8月22发布于雅虎博客
怎样刚强 众生何来? 性格刚强是不是不好? 刚强的近义词 刚强的反义词 风雨彩虹刚强玫瑰 求佛经中关于"生命"和"众生平等"的叙述. 如何让自己变得刚强 性格怎么变的刚强 何为 情众生? 器众生? 请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