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候,大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20:13:30
1935年的时候,家里有七八千块大洋,这样的人家在今天应该是有多少钱?不熟悉经济学,不知道大概是个什么意思。

这样说吧,一块大洋是七钱银子,一两银子在明清时期的购买力大约相当于现今的200—300人民币。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概念。

研究古代物价问题,一开始会有大跌眼镜的感觉,因为最高物价与最低物价相差太多了,比如,清初的一亩地,有的会高达30两银子,有的会低到1两银子,咋回事?这要综合考虑,比如地域、战乱、土地政策等。

总的来说,这类问题竖向比较没什么意义,横向比较还有点意思。以当时(民国)来说,一个警察的收入(北京)不足10块大洋,而一个教授的工资会高达200—500块,一个部长更会高达800块,真的是贫富悬殊。

你家祖上家里有7、8千块大洋,再加上不动产,依当时来说,算是中上等家庭了。比如当时的教授,一般来说会有一套四合院(鲁迅曾花3500大洋买过一套两进的四合院),会雇佣一个保姆,一个车夫,有的还雇佣两三个保姆。你家在当时不比他们差。

考虑到各地的消费水平不同不好横向比较,举个例子。当时在陕西,一袋洋面(注:15kg,机器磨得)要1.5块大洋。一丈洋花布要8角到1。2元。(幅宽2.4尺)一石小麦(100斤)差不多一元。买一处房子(两进6间)1200元。一头犍牛350--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