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古人的名和字在古时候的生活中都起到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23:40:37
请问古人的名和字在古时候的生活中都起到什么意思?谢谢

名是生下来以后,长辈给取的,一般都是父亲给取,少数情况也可能是别人,比如祖父,个别的是大人物赐名,比如什么大臣有了孩子皇帝给赐个名,这种情况还是很罕见的。
字是成年以后取的,一般是冠礼时或者之后取字。
名是确认你身份的工具,小时候有名,长大后才有字,所以某种意义上说,字也算是成年的标志之一。
在使用上,名和字是分不同情况不同场合使用的,可以说名和字的适用范围有重叠,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分得清。一般来说,长辈对晚辈都叫名,上级对下级,尊者对地位比自己低的都可以称呼名,自我介绍和自称也都是用名,而朋友之间叫字不叫名,上级对下级如果关系好也称呼字,比如我们看三国演义里那些头目们对属下都称呼字(比如周瑜叫鲁肃子敬,他年龄比鲁肃小,但是官职大,两个人关系好,所以可以称呼字),而朋友(不论真假朋友,表面上的关系是朋友)之间都是称呼字而不会称呼名(比如曹操和袁绍、刘备这样的关系,互相称呼都只称呼字,除非对骂的时候)。
字还有个附加作用就是等于加长了名字,中国人容易重名,有了字,介绍的时候就不容易错。
另:古代人以单名为贵,名都是一个字,字则绝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汉代以后)都是两个字,而且不能是叠字。
名是谁都有的,而字则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有的,至少也得是有些文化基础的才有字,比如项羽,出身贵族家庭,名羽,字籍,而刘邦和他手下们则大多是穷人出身,曹参、陈平、周勃、英布、樊哙、夏侯婴等,都是只有名,没有字。
中国从辛亥革命到解放以后,字就慢慢消失了,以前那种肯定会有字的高级知识分子也很少有人取字了。像解放前,能算得上文人的或者自认算个人物的才会为自己取字,比如孙中山,名孙文,字逸仙,蒋介石,名中正,介石是他的字,毛泽东,字润之,这个字就是自己起的,等等,其他像鲁迅,字豫才,老舍名舒庆春字舍予,都是有字的。而像钱学森那样的,文化层次够了,但是国学学问不足,就没有取字。

名一般比较正式的场合用,字一般用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的朋友也相互称呼字而不称呼名。

代号!

场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