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桥顺母意,杀僧报父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2:13:34
顺应母亲的意思,修好桥,杀掉和尚为父报仇!这样解释你不会很明白的。这是一个典故:
过去一个孩子,爹爹去世的早,从小靠母亲拉扯长大。孤儿寡母的生活很不容易,生活艰难。还好,附近有一个和尚知道了,经常帮助他们家做一些事情,一来二去帮忙帮熟了,孩子的母亲心里就喜欢上了这个和尚,来往甚是亲密。当地人们有的说和尚本来就没安好心,早看上了那家孩子的母亲;还有人说两个人是日久生情,才是如此。可不管怎么样,孩子的母亲越来越感觉离不开和尚了,但是孩子一天天长大又不好怎么样,只是天天盼着和尚能来。可是,和尚从寺庙过来要趟过一条河,这条河虽然不大,但是也不小,天气冷起来,趟过去很是不容易。孩子看着母亲天天盼着和尚,便自己修了一座桥,使得和尚来往方便。如此,了却了母亲的一个小心愿。日子一天天过去,母亲终于去世了,儿子安葬好了母亲,回到家拿了菜刀,到寺庙里砍死了和尚。用当地的打油诗来说,这叫:“修桥顺母意,杀僧报父仇。”
这个故事意思主要是儒家思想要人们尽孝道。

问题是和尚没有杀小孩的父亲,为什么要去杀和尚呢????

相传古时候有一对年轻的夫妇,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这年儿子的爸爸染上一种怪病,家庭无钱医治不久抱病死亡.可怜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朝不保昔.
孤儿寡母家门前有条河,河对面有座庙宇,庙里有几个和尚整天在庙宇祈求上天保佑人间 平安幸福,其中有个和尚看到这对可怜的母子顿生怜悯之心,化得斋来也不时照顾照顾这对母子,一来两往母子非常感激,故事也就这样发生了,特别是冬天隔河,和尚每每是涉水过来,到了母子家里身子冻得已经僵硬,孤儿寡母感动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儿子读书也甚是发狠,是年科举考试一举成名,中得状元.周遭的邻居也为之高兴,纷纷议论这回儿子考起了状元和尚肯定该死,状元肯定要为他父亲报仇,和尚在庙里也座立难安,心想:我的日子尽头了.这天状元一班人马旌旗荣归,拜得乡里以及庙宇,叫来手下以及众乡亲,拿出纹银500,命令在河上架设一座桥梁,这下和尚和老母亲私会方便多了,和尚也免了涉水之苦.众人纷纷议论状元心肠好.
相隔数年,老母亲也不久人世.状元回得故里,安葬了老母.众乡亲又议论这下和尚有福享了!状元肯定要把和尚接到京城的庙宇去做大和尚了,和尚自己也在庙里暗暗高兴.
状元在家过了”三七”,把家庭一切事务处理妥当,命手下人把和尚抓来立即斩首,抛尸野外.众乡亲更是不解.
状元命手下拿来纸墨,在父亲和母亲的坟前树起一块墓碑,曰:修小桥为母行孝,杀和尚替父雪耻!
众人释然!
道德掌握在不同人的手中得到的回答截然不同,人们呼唤的是那种中国五千年来的去权力化而为大众百姓普遍接受的秉承儒家以仁为中心的道德观,这样也符合当今以德治国理念!

可能是封建时期重视妇女的贞洁吧,何况还是个和尚……
他们之间的私情已被人知道了,污辱了其父亲的声誉吧,为了维护其声誉,只好……

问题是和尚没有杀小孩的父亲,为什么要去杀和尚呢????报亡父的辱妻(和尚与他母亲。。。。)之仇!

为他父亲报夺妻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