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帝身份证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7:30:25
如题
比如皇帝出行之后 会带在身上的饰品或者其他证明
类似皇帝行玺之类的
我想知道的是 那一般古代小说里会怎么写?
(编造的合理的也行)
我就想写个皇室流落在外,但找到身份证明自己是皇室的..
急用 谢谢

中国历代皇帝除了公章(国玺)之外,还有私玺。

三代以前诸侯大夫之印通称玺,秦始皇以后为王者独用,以后历代皇帝御玺体形、文字各有变异,但绝大部分都为螭虎钮。而螭龙纽的叫法是唐太宗因避祖父李虎讳而改称,宋朝以后则干脆称做龙纽了。

印玺的产生年代很难考据,普遍认为它始于三代之时。印玺的用途、形式各有不同,是经过一个漫长的时期变化、发展而形成的。它最初产生于装饰作用,用玉石做成,佩戴随身,没有一定的定制;后来对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印玺的花纹、文字也就越来越复杂,个人的姓名、官衔也都成为必须的内容;随着配饰风气的增长,印玺成为一种信物,作为一种凭证的出现是到秦代的事了。到秦始皇的年代,只有皇帝的印章才能成“玺”,而官民成“印”。古印玺为官印或姓名印,到唐宋开始出现表字、堂号、斋名等内容。汉印的主要目的已经发展为铃盖,文字比前代有所改易,古朴典雅,有很高的艺术性。汉代印玺的使用,更加明确了级别定值,如皇太子用金印龟钮,诸侯王用金印骆钮,二千石以上官员用银印龟钮,六百石以上官员用铜印鼻钮等等;再如太子将军称作“章”,其他人员为“印”等等。

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印玺是身份的证明,不可乱用。

我就是我大明的皇帝,1个月以前我离开了我的宫殿,和一个太监,还有一个随身侍卫来到西南边陲微服私访。

在路上行走了20多天以后,我们到了汉阳。

然而在投宿时候不幸遭遇了地震,我们住的五星级悦来客栈塌了……我的太监和侍卫都葬身在了悦来客栈的废墟中。

当然,我的侍卫还是很忠心的,拼死把我推出了房间,自己却被塌下来的屋脊砸中了。

现在我一个人孤苦伶仃,盘缠也没了,也没有人保护我了。但是我并不害怕,因为我大明的官府在,我身上自然有东西证明我是当今圣上。

虽然随身所带的证明身份的御扇和玉扳指埋在了废墟里,不过我还是有一个名讳印信带在身上。

(有人说这种叫行玺,但是行玺,是发布诏命所用的印信,也是策拜外藩、祭祀天地鬼神用的。不是我在外行在时候用的印绶)

当然,找普通官府可能没有人认识。除非到了总督衙门或者州府的巡抚那里,不然那些县官衙门的,平时也就是审审民事案件、鱼肉一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