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问题: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2:05:04
详细的问题说明,有助于回答者给出准确的答案

四马分肥。具体书上有。

应该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不是资产阶级工商业。
有过“”{和“定息”两种利润分配政策。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经验: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对官僚资本实行没收政策,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政策,进行“和平赎买”。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度形式。
创造了从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营代销到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对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企业分别采取“四马分肥”和“定息”的利润分配政策;
3、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结合起来。

“四马分肥”是对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获得的利润的分配形式。
所谓“四马分肥”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实质是指对企业的利润,按照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金和留给资本家的利润(包括股息和红利)等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其中所得税约占利润总额的1/3左右,资本家的股息和红利约占1/4左右。由此可见,资本家剥削的剩余价值量已受到很大的限制。
“定息”是在高级国家资本主义企业阶段的利润分配政策。
“定息”政策中,资本家只能以私股持股人的身份领取相当于年息5%的股息(即定息),其剥削量不仅进一步受到限制,由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正确稳妥的政策,到1956年底实行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在工业中已占原有资本主义工业企业总数的99%;在商业中,有40万户实行了公私合营,有144万户实行了合作化。在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中,资本家只能以私股持股人的身份领取相当于年息5%的股息(即定息),其剥削量不仅进一步受到限制,而且私股也不再是生息资本,而是向全民财产转化的形式。这样,中国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