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成土因素学说的主要内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9:07:49
谢谢

成土因素学说即“土壤形成因素学说”,是关于各种外在条件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学说。它研究土壤与外在条件之间的发生学联系,揭示土壤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该学说最早由俄国著名科学家В.В.道库恰耶夫于19世纪末叶创立。
  ①土壤是一个独立的自然体,是母岩、有机体、气候、陆地年龄和地形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②各成土因素是同等重要的、不可相互替代的。
  ③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制约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④成土因素在地表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并用数学式П=Х(К,O,Г,Р)Т,表示土壤与成土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中П—±壤,К—气候,O—生物,P—地形,T-时间。

简述成土因素学说内容.
答:现代成土因素学说以德国科家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地理比较法为代表. (这位科学家是俄国人) 成土因素学说的基本原理: (1)土壤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道库恰耶夫研究指出:土壤总是有它自己本身的起源,始终是母岩,活的和死的有机体,气候,陆地年龄和地形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2)成土因素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成土因素学说认为,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地,不可分割地影响着土壤的发生和发育,它们同等重要地和不可替代地参与了土壤的形成过程. (3)成土因素的时空分异与土壤演化.成土因素学说认为土壤是永远发展变化的,即随着成土因素的变化土壤也在不断变化,土壤有时进化,有时退化以至消亡,这取决于成土因素的变化特征,随着时间与空间的不同,成土因素及其组合方式也会有所改变,故土壤也跟着不断的发生变化.这样就肯定了土壤是一个动态的自然体,是一个有生有灭的自然体.

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土壤学和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研究土壤的形成、演变、分类和分布,为评价、改良、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发展农、林、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土壤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仅有约百余年的历史。
19世纪中叶以前,为人类累积土壤地理知识的萌芽时期。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尚书·禹贡》篇记述了九州土壤及其等级。《管子·地员》篇论述了土壤与地形、地下水、植物的关系。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等的著作中,也有类似的记述。19世纪中。随着地质学的兴起,一些地质学家根据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