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方面的行测试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8:17:56
定义:①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②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或者自动有效的阻止犯罪结果发生。
③假想防卫,是指在客观上并不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行为人主观上误认为正在不法侵害,而对想象的侵害人实施了防卫行为。
典型例证:
(1)甲、乙、丙、丁4人预谋去某超市盗窃,由甲提供一辆三轮车。甲因害怕未能前去,而乙、丙、丁3人用甲提供的三轮车盗走超市的高档白酒。
(2)一个盗窃集团瞄上一家大公司,准备伺机行窃。后来听说公司由于生意失败,濒临破产,于是打消盗窃该公司的念头。
(3)某甲深夜拦路抢劫,结果发现是自己小学同学,深感内疚,向其道歉,却被闻讯赶来的人暴打 一顿。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
A.0个 B.l个 C.2个 D.3个
分别解释一下吧.....

选C
解析:A是犯罪既遂。在共同犯罪中,甲一个人停止自己的犯罪行为,而其他人实施了犯罪行为,甲的行为并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B是犯罪中止,这里的中止是在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
C是甲是犯罪中止,在甲自动放弃犯罪行为以后的防卫行为构成假想防卫。

仅供参考!

b
1属于犯罪预备
2不属于犯罪预备
3不属于中止,属于未遂,是由于客观条件——是他同学,而不能完成犯罪过程。不是他内心意思表示。
闻讯赶来的人暴打 一顿,不属于假想防卫,不法侵害已经没有,而且他们是出于惩罚罪人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