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笛 读后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0:09:48
1总感受
2概括文章
3感受
4结合例子
5想想自己

读完《木笛》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深深的爱国之情。这篇课文主要讲在招聘演员的考试中,考官要求一位叫朱丹的应聘者用木笛吹一首欢乐的乐曲,朱丹不肯,因为今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所以朱丹失去了一次工作的机会。入夜,朱丹怀着深深的爱国之情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吹起了悲凉凄切的乐曲,他那种爱国情意感动了考官,考官决定录取他。

朱丹虽然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有着不平凡的爱国情意。他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宁愿失去宝贵的工作。这世上有哪些人能做到这一点呀?很少很少。也许有些人会为自己的利益,而有损别人的利益,有损国家的利益,这些都不是一个常人的所作所为。一个常人应该做的不是自私自利,而是为国家作出奉献的行为。

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了抗日战争时期,我们中国有些贪生怕死的人,由于不想被日本人杀死,就成为日本人的手下。最后,他们还是被日本人杀了。这更加说明了爱国家,才有好处,不爱国家,是没有好下场的。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爱自己的祖国,默默地为祖国作出贡献,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繁荣富强。

一、问题
1、 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意图是什么?
3、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
4、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5、文章b处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6、假如你是“孩子方阵”中的一员,在当时情境中,会有什么感受?

二、简析:
习题1是对文章环境描写作用的考查,习题2、3、4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考查,第5、6两题是对文章主题的考查,其中第6题是对文章意境的变式考查。

三、答案

1、文章中对“雪”的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的作用。
2、文章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旨在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3、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4、朱丹是一个既有出色的音乐才华、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5、文章b处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到了揭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