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集·题靳秋四素画 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2:58:32
内容: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 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只安享人也。
翻译句子:俗客不来,良朋辄至。
郑板桥的“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
翻译成现代文!~~

郑燮(1639~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 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
  这位“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经怀着治国安邦的雄心,当过十二年七品官。他为官清廉刚正,对老百姓情真性挚。他在山东潍县署中画的《墨竹图》题诗道:“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然目睹官场的污浊,他深深地感到“老作风尘俗吏,总折腰为米,竟何曾小补民生国计。”他向往的是“黄泥小灶茶烹陆,白雨幽窗字学颜。”(《赠博也上人》)那样一种清淡自然的生活。在《题画》中说:“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纸窗,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翰墨、香茗和友情,才是最令他欢乐和陶醉的。 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
  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
  不风不雨最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
  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
  如果说宋人杜小山诗:“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是一幅“寒夜品茗赏梅图”;那么郑板桥这幅画的是便是“清秋品茗赏竹”了。他在另一则题画《靳秋田索画》中说:“……忽等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径竹,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翠竹、苦茗、良朋,人生常能得此足矣。 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
  郑板桥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他的诗、书、画,人称“郑三绝”。他有一卷《诗词十五首墨迹》,写到茶的有两首,其中一首《竹枝词》云: 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
  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
  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
  黄土筑墙茅屋盖,门前一束紫荆茶。 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
  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
  这明白如话,信手拈来,却极传神的诗名,加上左右挥洒,天真纵逸,奇特自然的书法,活画出一个性格开郎,大胆执著,春情萌动的少女形象;在一个紫荆粲粉,月色郎郎,春情处处的夜晚,茅屋里不时飘出缕缕茶香和悄悄细语。 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
  郑板桥的字画索求者很多,可是他有“三不卖”:达官贵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