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推-拉”理论分析中国农民工的乡-城流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23:49:50
详细的问题说明,有助于回答者给出准确的答案

推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存在两种动因,一是居住地存在着推动人口迁移的力量;二是迁入地存在吸引人口迁移的力量。两种力量的共同或单方作用导致了人口迁移。
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特有现象在中国将长期存在。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迁入地,即城镇的吸引力大而造成的。中国农民工进城镇,是富余农民和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民进城而不失去在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长久以来,中国的城乡之间的收入水品和生活水平就存在巨大的差异。“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改革政策以及“率先发展大城市”等政策,使得中国的大中型城市迅速发展,有些已达到国际水平。大城市首先是人口聚集地,其人口数量要达到50万以上,其次城市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介于上述原因,城市岗位的空缺需要人口与劳动力来填补;然而城市的优越生活和大量机遇吸引着务工者相继赶来,形成一种拉力。
另外,乡镇农民的主要工作是耕种,在自然资源相对困乏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农村劳动力剩余。这就自然地形成了一个推力,推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务工。
虽然近年来,有些企业迁至农村以及农民工回乡创业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农民工城乡的流动,但是“推拉”作用还将推动着农民工的城乡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