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语文题(文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6:32:31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的造字方法一般归纳为六类,叫做“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例如“山、水、羊、牛”等是____字;“增、态、味、机”等是___字;“劣、甭、掰、盲”等是___字。
百科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633.html?wtp=tt(我判断不好)
说明下理由如
甭:不用同甭为会意
说明一个即可(好像答案不会重)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的造字方法一般归纳为六类,叫做“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例如“山、水、羊、牛”等是象形字;“增、态、味、机”等是形声字;“劣、甭、掰、盲”等是会意字。
山就不用说了
机是形声字(其中形符表义,声符表音)
目亡了不就盲了么即会意

象形 会意 象形

象形(象山的形状)、形声(一部分发音)、会意(亡目,看不见,盲)

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从汉朝以来,相沿有“六书”的说法。六书之首,就是象形法。

1. 所谓象形法,就是描绘实物的形状或特征的一种造字法。

象形字当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来表示具体实物,而是用来表示与实物有关的概念。例如:“大”字,原来是像一个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状,手足展开,就表示“大”的意思了。这种从名词推广到形容词的造字法,是后来发展出来的。象形字虽然起源最早,但数量却最少。因为宇宙间的事物很多,不可能按每一事物的特征都造一个象形字,很多抽象的概念根本画不出来,而且即使画得出,这种依样画葫芦的造字法也太笨了。后来为了克服象形字的局限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又发明了另一种造字法——指事法。

2. 所谓指事法,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这种造字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的符号,即不成图形的符号(成了图形,就是象形字了)。另一类是附合在图形上的符号。

用指事法造字,这是汉字从象形发展到表意的第一步。但这种方法还不能普遍地应用到很多的事物上,而且作为符号的点、横等跟其他笔画混在一起不容易分辨,于是我们的祖先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几个图画合起来表示一个意思,即会意法。

3. 所谓会意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汉字发展到这一步,还不能满足表示的需要。因为有些意思画三四个图还不能解决问题。要是画五六个或七八个图才能解决问题,那就不像一个字,倒像是一幅年画了。要是真的这样,那今天我们写起来多麻烦啊,写一篇短短的文章,就等于编一本厚厚的连环画了。我们的祖先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想到了文字是记录说话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