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伦理观有哪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1:09:13
详细的问题说明,有助于回答者给出准确的答案
能不能用几个字具体概括啊 比如说 “仁爱”“诚信”这样的 比泛泛的儒家思想更具体一些 谢谢豪饮半杯醉的回答 因为我对这个不太了解 请见谅

主要表现在道德本位、忠君尊上和家族中心三个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纲五常”。“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个人以为,儒家的精髓在孔子时代,孟子次之。董仲舒之后,儒学就开始宗教化了,等到了程、朱时代,就已经严重违背了孔子儒学的核心,也就是人性第一的原则。

中庸原本是以“诚”为根本的,而程、朱却是严重的不诚(至少我是这么看),其核心是禁欲禁性、画地为牢,原本就不符合中庸的“自然”原则。

楼主如感兴趣,可在HI上细聊,呵呵。

儒家的“礼治”。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并用“仁、义、礼、智、信”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是“仁”的最高境界。在政治上,孔子采取保守主义,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他

孔孟之道
“三纲五常”
仁义礼智信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仁 礼

朱熹理学

董仲舒“天人感应”“大一统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的价值取向问题向来备受历代思想家所关注,其中儒家的有关学说最具代表性。主要表现为道德本位、忠君尊上和家族中心三个方面。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儒家学说的深层结构和内在价值,对我们今天如何搞好:“以德治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孔子的思想是“仁”“义”“礼”
孟子的提倡民贵君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