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 咏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1 10:17:47
请分析这首诗的押韵,平仄,对仗情况

龚自珍 《咏史》

金粉东南十五州,(平仄平平仄仄平)
万重恩怨属名流。(仄平平仄仄平平)
牢盆狎客操全算,(平平仄仄平平仄)
团扇才人踞上游。(平仄平平仄仄平)
避席畏闻文字狱,(仄仄仄平平仄仄)
著书都为稻粱谋。(仄平平仄仄平平)
田横五百人安在,(平平仄仄平平仄)
难道归来尽列侯?(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是很典型很工整的一首七言律诗。参照《平水韵》,押“下平十一尤”韵。律诗一般要求至少有一组对偶句,非常合乎规范的律诗一般有两组对偶,分别出现在颔联和颈联。该诗颔联就是一组比较严谨的对偶句,颈联也可看作是宽对吧。

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
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李商隐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创作了占他全部诗篇七分之一强的史诗,它们扩展了传统咏史诗的涵量,丰富了咏史诗的题材,探索了咏史诗新的手法,思想性艺术性臻于和谐统—,在咏史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李商隐的咏史诗不仅咏古况今,充分反映了他进步的历史观,而且借古讽今,含蓄地表达了他的现实主义倾向,同时还借题寄慨,委婉地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相对时政的深沉感慨,扩大了咏史诗的表现容量。

咏史诗以历史故事或传说为题材,与诗人的历史观有密切的联系。李商隐的咏史诗之所以写得好,是因为他用发展变化的历史观分析社会变化,将国家的兴亡归因于“人为”。在《览古》中,他把纵的历史与横的观实联系起来指出:“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深刻地警告晚唐统治集团:一切都在变化,金城汤池并不能永保国家不衰亡。他还根据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咏史》),提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在他对历史的一个根本认识是:“又闻理与乱,系人不系天。(《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在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他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系人不系天”的思想贯穿于李商隐全部的咏史诗中。最显著的是一首《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