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讲解三角视差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3:04:27
测量恒星距离可以运用三角视差法,而我却不太会用(偶是初二的)。所以有没有高人给详细讲解一下?
可以发点东西到邮箱里QQ:10342205

三角视差法是一种利用不同视点对同一物体的视差来测定距离的方法。对同一个物体,分别在两个点上进行观测,两条视线与两个点之间的连线可以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根据这个三角形顶角的大小,就可以知道这个三角形的高,也就是物体距观察者的距离。
计算公式
河内天体的距离又称为视差,恒星对日地平均距离(a)的张角叫做恒星的三角视差(p),则较近的恒星的距离D可表示为:sinπ=a/D
若π很小,π以角秒表示,且单位取秒差距(pc),则有:D=1/π
用周年视差法测定恒星距离,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恒星离我们愈远,π就愈小,实际观测中很难测定。三角视差是一切天体距离测量的基础,至今用这种方法测量了约10,000多颗恒星。
天文学上的距离单位除天文单位(AU)、秒差距(pc)外,还有光年(ly),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过的距离,相当94605亿千米。三种距离单位的关系是:
1秒差距(pc)=206265天文单位(AU)=3.26光年=3.09×1013千米
1光年(1y)=0.307秒差距(pc)=63240天文单位(Au)=0.95×1013千米。

利用简单的三角函数,两次测量即可
至于其他
可以通过量天尺,造父变星(http://baike.baidu.com/view/975.htm
或者是其他http://baike.baidu.com/view/914138.htm
百度百科上很详细,请看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