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后期隐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8:42:33
我想知道明朝中后期隐士的资料
像是隐士生平
隐的原因
时代当局的变化等等
越多越详细越好
不必整理得很整齐
谢谢各位了

明朝末年,倭寇屡屡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宁波郡城百姓生活不得安宁。明崇祯三年(1631),一位54岁的进士担任宁波知府,他的名字叫张士良。

张士良(1578—1644),字思源,号起南,福建平和县新安里菜埔村人,出身于一个清贫的家庭。据道光版《平和县志》·卷六记载,张士良的父亲张具锦,是地方上的一位教书匠,讲授儒学,“学者宗之”。在这种家道贫寒的环境中,张士良少年刻苦攻读,后师从庄诚斋。明万历四十年(1612)中取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考取进士。

考中进士之后,张士良初任安徽贵池县令,后任太和县令,不久调任礼部试同考官,取士为众所服,升为户部郎中。明崇祯三年(1631)调任宁波知府。

当时宁波黎民百姓逼于寇患,苦不堪言。张士良出任太守后,措饷调兵,设法备御,在抗击倭寇斗争中屡建奇功,并积累丰富作战经验。此外,史志记载,他“正吃吏治,关心民瘼,明断悬案,昭雪沉冤,惠政卓著。”崇祯七年(1635),张士良被调迁任河南按察司副使兼大梁兵备道,驻河南信阳州。

但是任职不久,张士良看到朝廷昏暗,官场龌龊,仕人迂腐,腐败蔓延,加上河南一带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势力主要活动区域,阶级矛盾尖锐,社会秩序混乱。他自觉气力不济,难以继续栖身乱世官场,于是弃官南归。

归隐至福建平和灵通山狮子岩,带发修行,潜心参禅,成就了一位“精熟文学,深通佛学,参禅得道的大居士”。今存他的手迹:灵通山摩崖石刻“天子万寿”和“自度度人”碑。在“天子万寿”碑旁,刻有小字两行,“龙飞崇正庚辰季冬之吉,臣张士良稽首拜祝”。张士良与闽南长林寺“开山僧”万五道宗结交至深,撰碑文《长林寺记》和《长林寺弟子报恩题名志》,是研究清初天地会起源的重要史料。

张士良很长寿,一直活到87岁,至康熙三年谢世,

张士良等

王阳明 (1472-1529),汉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创始人。
弘治十二年,举进士,明年,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后改兵部主事。 弘治十八年(1505年),王阳明“专志授徒讲学”,和湛甘泉结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