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为什么“倒戈相向”的“倒”是读第三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4:56:53
倒(第四声)的意思是上下或前后顺序调换,而倒(第三声)的意思是倒下。根据其历史意义,不是应该读第四声更合理吗?

释义
戈:古代的兵器。
掉转兵器,相与对立。比喻帮助敌人反对自己。

出处 《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这里是掉转,取第四个,转换
倒 #dǎo
【释义】①竖立的东西横躺下来:摔倒|卧倒|风把树刮倒了。②失败;垮台:倒闭|倒台|打倒。③损坏;使变坏:倒牙|倒胃口。④更换;转换:倒车|倒班|倒手。

dao四声没有转换立场的义项
倒 dào
①上下或前后颠倒:画框挂~了、~叙。
②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茶。
②向相反的方向行动:~车、~行逆施。
②反而;却:心~挺细的。又见dǎo。

周文王死了以后,他儿子武王即位。周武王拜太公望为师,并且要他的兄弟周公旦,召公襫作他的助手。继续整顿内政,扩充兵力,准备讨伐商纣。
第二年,周武王把军队开到盟津地方举行一次检阅,有八百多个小国诸侯,不约而同地来到盟津会师。大家都向武王提出,要他带领大家伐商。但是武王认为时机未到,检阅结束后又回到丰京。
这时候,纣的暴政越来越厉害了。商朝的贵族王子比干和箕子、微子非常担心,苦苦地劝说他别这样胡闹下去。纣不但不听,反而发起火来,把比干杀了,还惨无人道的叫人剖开比干的胸膛,把他的心掏出来,说要看看比干长的是什么心眼儿。箕子装作发疯,总算免了一死,被罚作奴隶,囚禁起来。微子看见商朝已经没有希望,就离开别都朝歌走了。
大约在公元前1066年,武王听到探子的报告,知道纣已经到了众叛亲的地步,认为时机成熟,便发兵五万,请精通兵法的太公望做元帅,渡过黄河东进。到了盟津,那八百诸侯又重新会师在一起。周武王还在盟津举行一次誓师大会,宣布了纣残害人民的罪状,鼓励大家同心伐纣。
在武王进军的路上,忽然有两个老人挡住了去路,要见武王。有人认出来,这两个人本来是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哥哥叫佰夷,弟弟叫叔齐。孤竹国王很钟爱叔齐,想把王位让给他,伯夷知道老国王的心意,主动离开孤竹;叔齐不愿接受哥哥让给他的王位,也躲了起来。在周文王在世的时候,他们两人一起投奔周国,定居下来。这回听到武王要伐纣,便赶来阻止。
周武王接见他们时,两人拉住武王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