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血压怎么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3:20:38
前段时间我们社区科做慢性病筛查时,我在测血压时发现有很小一部分人的血压是这样:先是听到柯氏音第一时相,然后再下降10+mmHg时声音消失,再下降10+mmHg左右时,又可听到声音,最后再下降一定高度mmHg后声音消失,比如:先是在180mmHg听到第一声声音,然后继续放气,到160mmHg时声音消失,再继续放气,到140mmHg时又可听到声音,继续放气,最后到90mmHg时声音消失,直到0mmHg未再出现声音。求高手大侠解释~~~~
谢谢各位,但是我要说明的是,我测血压的方法基本是标准的,袖带宽度合适,充气部分超过手臂围2/3,袖带在肘上2.5cm,听诊器我从不放袖带下,放气速度大约4mmHg,而且还是多次测量同样的,,然后听心音,病人无心律不齐和太过缓慢现象,再次求教~~~~~

第一,你注意一个,心跳是中间有间歇的,不要自己误导了。你放气的时候必须稍微慢慢的来。速度快了,可能你就把心跳中间的停顿给搞混了。
另外一个,你必须注意到,我们是间接测压的。
你收缩压,要注意对老年人,老年人的血管有硬化,特别有一个Osler征,特别那些血压很高的,你加一个很高的压力,血管因为硬化都不容易压扁的,这是可能有高估收缩压的情况。
第二,舒张压,到底是听完全丧失的,还是变音的,有争议的,事实上哪一个都不代表真正舒张压。如果你是小儿测压,那么12岁以前,美国第二届小儿血压专题组还曾经有过一个建议是用KorotkoffIV期,也就是变音,如果13岁以上的,就V期,定为舒张压,甚至有人建议两个都记录

另外注意听诊器不要放入袖带内,现在很多都不规范的,袖带和听诊器不能碰到的,袖带绑的位置要高一点的,听诊器离开袖带2-3厘米的

我这里把测血压的一些知识都告诉你了,给分吧

既然你说方法都正确,那么最有可能就是你给测量的都是老年人,血管硬化,你血管根本没有被你袖带加压压扁,甚至你到240mmHg都压不扁,这样你始终可以听到血管搏动声音的,但是在袖带放松时候,毕竟血流有变化那么就可能是突然消失什么的。这种情况最好是手指测脉搏同时看的。互相参考。
另外一个就是还是存在着早搏,你偶尔一个心电图毕竟是只有不超过10秒钟,但是你一个人早搏就是年轻人也有很多存在偶发的早搏,你不可能指望遇到的老年人没有早搏的,此外,呼吸都可以导致心律不齐的,所以有时候可能是。如果你同时手指测脉搏当然最好是同时听心脏(难度比较高,估计是办不到,因为只能带一副听诊器) ,那么可能就发现些许线索的了

这种情况,就按低的值取收缩压和舒张压吧。

一种情况是患者心率慢,毕竟是老人嘛;二是放气量多,下降速度过快;三是下降时,有外来噪音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