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所提倡的“容忍”与他追求的“自由”,各自的内涵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23:13:13
大学语文书“容忍与自由”的课后第二题,急!

胡适先生讲的容忍,岂止是人类历史上“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直是可望而不可及。普天之人,在面临自己不喜欢,不赞同,特别道德上反感、厌恶乃至痛恨的人和事,又有能力打压时,试问谁会容得下来忍得住,不去打压“邪恶”以伸张“正义”呢?孔圣人谦谦君子,一朝权力在手,不是立马就杀了少正卯吗?那至高无上的上帝,还动不动就对那些只拜偶像不拜他的人们,降下天火大加挞伐呢!容忍或宽容,作为个人的修养,要求实在太高了,不仅咱们普通人难得有那道行,不仅人世间的至圣先师做不到,就连无所不能的上帝也做不到!

概言之,宽容的社会,是靠权力的分立和制衡,消除对异端的恐惧,从而逐
步培养出宽容的心态和修养来。权力制衡是因,宽容心态是果。宽容的社会,并不期待每个人、每个团体能够自觉地对别人宽容,而是靠国家对每个人、每个团体的平等保护,靠法律的强制,来使得人们不得不相互容忍,和平共存。这也意味著,宽容的社会绝不能仅仅因为某个宗教某种信仰的教义上的不宽容,而将其宣布为邪教进行政治迫害。就象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某个人性格上的固执偏激,而将其宣布为社会公敌,投入监狱一样。

胡适先生的文章,似未辨识权力制衡与宽容心态之间的因果关系。他反复倡
导宽容心态之果,却无一句提及权力制衡之因。这可能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先生的悲剧,在于面临的专制机器太强大,欲求权力制衡而不可得,只好去设法消除当局对言论自由的疑虑和恐惧,呼吁当权者多多培养宽容的心态,更多地容忍政治、言论和信仰的自由。

为了让当局能够容忍,胡适也呼吁自由派书生们检点自己的言论。胡适再度以“容忍与自由”为题作演讲,谆谆致意:我们这班书生其实也是强者,因为我们说的话可以形成社会力量,令当局害怕和恐惧。正因为这点,我们不可以滥用我们的权力。他引用毛子水的话说:“要使说话有力量,当使说话顺耳,当使说出的话让人家听得进去。不但要使第三者觉得我们的话正直公平,并且要使受批评的人听到亦觉得心服。”

这番话的用意很明显。在当时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中,胡适实际上是要求大家收敛言论的锋芒,企图以委屈求全的姿态,尽力弥和台湾当局同《ziyou中国》的冲突。然而他终究未能成功。一年以后,《ziyou中国》被查封,主编雷震铛锒入狱,判刑十二年。胡适晋见蒋介石,当面苦谏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