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名字的由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7:15:57
李敖名字的由来

1.父母给起的
2.一些解释
中国文字的一个特色是一字多音,多意。李敖名敖;字敖之。先看“敖”字的含义发现字意与李敖的个人性格有着非常有趣的联系。

(1)《商君书·垦令》:“民不敖,则业不败。”意思是说(如)民众不(沉溺于)游乐,那么事业就不会衰败。因此这里“敖”字有游玩,游逛的含义。看李敖竞选所谓台湾地区领导人、立法委员的过程里充满了玩世不恭,李敖对政治现象、人物、事件等也时常抱着嘻笑怒骂的态度。

(2)《荀子·强国》:“百姓讙敖。”意思是描述百姓们喧哗嘈杂的情景。这里“敖”字通假“嗷” 声音嘈杂之意。李敖说话语速快,反应机敏,思路多是跳跃式的,加上好作惊人语,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对某些人、事的描述往往带有强烈的口语色彩和快速的语音特点,给常人一种嘈杂感。

(3)《荀子·富国》:“天下敖然,若烧若焦。”说的是当国家政局动荡时,人民生活在困苦之中,整个天下处处痛苦不堪,痛苦的感觉就像被火烧焦灼。这里“敖”字通假“熬”,含有煎熬的意思。看李敖生平,从少年时代颠沛流离,移居台湾,亲人相隔;到青年时代刻骨初恋,苦思命途,穷困潦倒;到中年时代牢狱之灾,笔战不断,感情风波;再到老年时代官非好讼,倚老卖老,大放厥词。整个人生曲折波澜,备受煎熬。真应了孟子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因这些经历,形成李敖顽强、好斗、好讼、好辨是非、玩世、愤世、骂世、坚忍、坚强、偏执等性格特点。

(4)《汉书·肖望之传》:“敖慢不逊。” 这里“敖”通假“傲”,乃为人傲慢狂放,不够谦逊恭顺之意。这个特点在李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五十年五百年内,写白话文前三名都是李敖”“如果要找我佩服的人,我就要照镜子”“台湾出不了李敖这样的人物”等,类似言论数不胜数,也因此招致众多的攻击者。

再看“敖之” “之”字多用于指示代词,联系“敖”字和“之”字含义进行组合看看发现什么有趣现象。

(1)“之”如指代“某类抽象事物”比如社会现状,政治现象等,就有“游戏人间”“笑看百态”“笑傲江湖”等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