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原子质量为何要用C12为基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4:11:22
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这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的比值

为什么要这样规定?为什么要用C12的原子质量作为基准呢?碳元素的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并没有什么特别,而氢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第一位,且是最轻的元素,除了其它丰度比较小的同位素,一个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是最特别的了,为何不用H的原子质量为基准呢?

原子的绝对质量很小,如果用千克来表示,很不方便。于是采用这样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之所以采用C-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而不采用其它的原子,其原因大致是:(1)碳形成很多高质量的“分子离子”和氢化物,利于测定质谱;(2)12C很容易在质谱仪中测定,而用质谱仪测定相对原子质量是现代最准确的方法;(3)采用C-12后,所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都变动不大,仅比过去减少0.004 3%;(4)这种碳原子在自然界的丰度比较稳定;(5)碳在自然界分布较广,它的化合物特别是有机化合物繁多;(6)密度最小的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仍不小于1。

补充一下楼上的(3):最初相对原子质量是以氧定义的,而且物理和化学领域的定义不同;采用12C作标准后,元素的相对质量变化不大,且使物理/化学的单位统一了